笔趣阁小说网 > 逍遥江山 > 2617章:自古男儿当自强

2617章:自古男儿当自强

推荐阅读: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1852铁血中华宰执天下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
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小说网 www.biquge34.net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
    既已开了头,杨峥也就不在乎了,只是语气一如先前的低沉:“太监不得干政,不得读书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,永乐的时候虽有些改变,但也只是让太监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,到了陛下这会儿,先祖的规矩彻底打破了,太监非但读了书,还参与了政务,皇上可别忘了,书本可以改变一个读书人的命运同样也可以改变一个太监的命运,鉴于往日他们的认知,许多政务上的事情他们不敢做,也做不了,可读了书就不一样了,圣人的道理他们也明白,有些太监书法,诗词文章比读书人还厉害,这样的后果就是往日不敢做,不会做的事情,现在敢做会做了,若说他们都能精忠报国倒也说得过去,可一旦碰上了别有用心的太监,再来一个赵高或是李辅国国事岂不是一团乱了,再者,天子不可令闲暇,暇必观书,见儒臣,……莫若殖财货,盛鹰马,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,极侈靡,使悦不知息,则少斥经术,暗外事,万机在我,恩泽权力欲焉往哉,太监在皇帝面前是奴才,他们必会想法设法侍奉着皇上,一次两次皇帝或许能保持清醒,可次数多了就难免有昏庸的时候,一旦有了过错,世人固然骂的是太监,可仔细想想他们更多的其实骂的是皇上,宋徽宗一朝,两大宦官童贯与梁师成虽无宰相之名,却皆有类于宰相的权力,被称之为“媪相”与“隐相”。被称为“媪相”的童贯少年时即入宫做了宦官。其父是一位书画收藏家,家中有许多古玩字画,这对于喜爱书画的徽宗来说都是宝贝。童贯投其所好,多次献画赢得了徽宗的赏识。徽宗于杭州专设访求古玩与书画的明金局,委托童贯担任供奉官。在杭州时,童贯开始与后来掌权的蔡京勾结。蔡京擅长书画,号称天下第一书法高手。他把购得的或亲作的书画作品贡献给皇帝,也博得了专好此道的徽宗的赏识,加之童贯等人的推荐,蔡京轻易地被任命为宰相。自此,开始了童、蔡二人互为表里,为害朝廷的行径。童公公在苏杭设造作局,把奇花异石进献给皇帝,新进花石通过运河和汴河运进京城,称为“花石纲”。奇花异石一旦被宦官们看中,百姓被迫凿墙拆屋、掘地数尺。花石纲进京后,童贯等宦官又负责在皇宫以北修建华丽奢侈的延福宫。后来宋徽宗丢了江山,百姓固然骂童公公,可皇上知道百姓是如何骂宋徽宗的,百姓说了宋徽宗耽于享乐、重用宦官、盘剥百姓、轻启战端愧对祖宗,愧对百姓的大昏君,皇上是明白人,也该知道太监能猖狂,仗着的不是他们的本事,而是陛下的权势,所以世人畏惧的不是太监本身,而是皇权,一旦太监在外面胡作非为,惹得名声沸腾,无论陛下多么的英明,这些罪责最终会算到陛下的头上?”说到这儿杨峥看了一眼宣宗,见这个好说话的皇帝难得露出沉思的神情,顿时神情为之一振,吸了一口气,道:“说到底这天下的治理靠的不是太监,陛下也是诵史书的人,就该知道历朝历代但凡是盛世王朝,极少有皇帝重用太监的,但凡这个王朝让一帮太监参与政务,那足以说明这个王朝已走上了一条毁灭之路了,秦朝如此,东汉末年如此,大唐、北宋如此,太祖是个善于学习历史经验的帝王,他坐上大明王朝的交椅后,“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”,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,曾感慨系之地说:“吾见史传所书,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,不可拯救,未尝不为之惋叹。”因此他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,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,不得穿戴外臣衣服、帽子,官阶不得超过四品,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,又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“内臣不得干预政事,预者斩”这十几个大字,以示震慑,微臣不能说这么做就一定是对的,但不否认太祖这么做也有他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宣宗想了想道:“这事儿爱卿当初可是支持朕的,爱卿忘了么?”

    杨峥道:“这个微臣当然没忘,当初微臣支持陛下,那是觉得陛下说得没错,身边的太监能认识字儿也能知趣一些,可没支持陛下怂恿太监参与政务?”

    宣宗淡淡一笑,看了他一眼,道:“才半年不见,爱卿也学上了读书人的腔调了,这变化让朕有些不认识了?”

    杨峥淡淡一笑道:“皇上说笑了,微臣是一片丹心照日月,人还是当初陛下信任的那个人,忠心皇上,忠心大明,为大明分忧,为陛下分忧,这一点今日不会变,日后也不会变的?”

    “朕知道……?”宣宗淡淡一笑,眼里满是信任。

    杨峥道:“信任归信任,但有些话微臣该说的还是要说的,微臣可不想陛下百年后的英名毁在这件事上。”

    宣宗轻轻叹了声,道:“不怕告诉你,自从朕设置了内学堂,让太监诵读史书,起先那帮读书人碍于朕的威严答应了,倒也没说什么,可这几年太监读的书也多了,读书人自以为是的圣人大道理这帮太监也明了,不少太监写出来的诗词歌赋文章比起那帮自以为是的读书人还要好,这就引起了不少读书人的不满了,加上这几年帮着朕处理些了政务,地方上也参与了一些引起了不少官员的不满,起先还只是几个官儿说说,被朕给压制了下去,可后来这事儿没完没了的说个不停,爱卿也知道,与这些清流朕打不得,也不骂不得,实在头疼的很,朕若就此屈服他们了,日后还有什么威严?”

    杨峥颔了颔首表示理解,作为开国之君,朱元璋深知宦官祸国乱政的劣迹,立下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,预者斩”的规矩,但这位精力旺盛的帝王,撤销了丞相,以致事无巨细都得有皇上一人来处理,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所以朱元璋最后也不得不将一些事交给宦官去做。也就是在朱元璋当政的中后期,宦官开始在政治舞台上露面。比如派遣宦官参与税务,参与茶马交易,委派宦官特使,而且还增设宦官机构,后来的二十四衙门就是在洪武朝奠定的基础。到永乐朝太监实力得以抬头,但并未壮大,在职务上也只是监军、宦官分镇地方,利用东厂搞搞出其不意的监视活动,并无对文臣构成什么威胁,所以文官也乐得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睛,反正有祖宗规矩在,永乐帝性子刚强,可以不顾祖宗规矩,但不表示日后的帝王不遵循祖宗规矩,但宣宗非但没有按照文官预期的想法走下去,反而在永乐皇帝的基础上更深入了一步,设置了内书堂让太监读书,第一人教授还是为大学士,此后来授课的也都是出自翰林院、詹事府、殿阁等这种有学问的地方,得天独厚的条件立即给了太监不错的土壤,往日自以为是的官员,猛的回头顿时发现,身旁的这些太监不管是对圣人的书本知识学得通透,就连那些大道理,治国的道理也都摸得一清二楚,巨大的反差让不少官员往日的优越感立即荡然无存,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怨言,加上这几年太监随着地位的提高,开始管理皇室产业;另一方面作为皇帝的特派人员,对国家财政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税务机关进行监察,甚至直接管理。如管理皇庄、上林苑、牧马草场、制造、库藏、税收等,经常充任矿监、税使、采办、织造、提督市舶,监督仓场,让不少官员插不上手,自然引起了公愤,对于宣宗皇帝当初设立内学堂的目的,杨峥还是能体会的,说到底他叫太监识字也只是想让他们帮自己处理一下政务。毕竟后世的皇帝很少有像他们老祖宗朱元璋那样的劳模,一天处理几百件政务,所以就不得不找点帮手了来帮忙,只是他没想到太监这一帮忙权势日益壮大了,往日冷清的司礼监如今成了大明最热闹的衙门之一了,如此局面自然引起了文官的不满意,奏折自是不会少。

    局面到这一地步,皇帝也有些始料未及,杨峥的一番话固然有作用,更大的原因在于,皇帝心头也清楚,这天下说到底还是需要读书人来帮着治理,靠太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还容易出乱子,碍于自己还在,能寻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最好,若不能也要让太监约束一下,好成全自己的名声。

    “依爱卿看,这事儿朕是要让步么?”宣宗盯着杨大人问道。

    “怎么会呢?”杨峥摇头道:“皇上也有皇上的难处,从先前皇上询问微臣这事儿,微臣就一直在想,想着怎么让皇上既能让太监帮着把政务处理了,又不会被大臣们说三道四。”

    宣宗一听顿时眼前一亮,对于杨峥的能力,他太清楚不过了,自己柄国的十年里,无论是难上加难的一国两制,还是人人都畏惧如虎的苏州危机,甚至群臣反对的开海禁,下西洋他都能以超乎想象的能力给办成了,一次一次的证明,几乎让皇帝相信,眼前的这个的男人,在这世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,惊喜之余急切的问道:“爱卿有什么法子?”

    杨峥想了想道:“以微臣看,群臣不满于太监,并非是陛下设置内书堂,而是在于给太监授课的过程,以及太监干预政务的范围触碰了他们的底线?所以这法子还得从这方面着手?”

    宣宗点了点头道:“言之有理,言之有理啊?那爱卿快给朕说说,该怎么办?朕这几日都快被御史的奏折给折磨死了。”

    杨峥道:“其实这事儿很简单,太监就是用来使唤的,就算读一点书,无非就是认识几个字而已,何必惊动朝廷选拔的学士来教他们,让他们通晓文理?前明时期太监专政的教训还不够惨重吗?对于这种弊端,陛下可以痛斥之,吸取过去的教训,要严防太监干政,为了安全,就算太监不识字又有什么妨碍呢?

    老师以后就不用请重量级的了,就在内务府里选一个办理文件文书,读过汉文书籍的官员――笔帖式,对太监进行浅显的文化课讲授就行了。这样太监的学问上不去,也就是参与了不了大事,文官也不好说什么了?陛下以为这样可好?”

    宣宗想了想道:“也只能这样了?”

    两人站在门前又说了一会儿话,杨峥便告退了,一路上所看到的莫不是戏楼外庭院古树与建筑群,这些古建筑经过能工巧匠的打造,配合的相得益彰,里面花池、雕塑、假山、竹林错落有致,小径穿插迂回;地灯、绿地、回廊相映生辉;园林恬静生趣,戏楼古朴雅致,若是往日,杨大人出于好奇总会欣赏一番,但今日着实没这个心情,先不说皇上让自己担当太子老师这事儿,就说临走时与皇帝的这一番话足以引起太监的愤怒,脑海里想着日后如何应对这些麻烦,对于四周的景色也就没什么感觉了,这一路上的思索,倒也让他看明白了一个问题,要说这太监之害的本质,实不知宦官本身,而在于皇帝,在于皇帝想打破规则,和官员集团对抗,在于皇帝是不是懒惰,只要皇帝遵循现有的规矩,在勤快点,太监根本就没有参与政务的机会,更别说去干政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路走一路思索,也不知走了多久,才出了皇城,望着城外繁花似锦的京城,杨大人重重吐了口气,嘀咕道:“管他什么太监,老子现在要做的是与太子搞好关系,等日后入了阁,太监干政又能如何?”这么一想,心头的郁闷与担心顿时消失得干干净净,整个人也变得轻松了许多。

    回到自己的兵部大堂的时候,众官儿都已开始收拾了东西,结束了上午的办公,赶往食堂吃午饭了,杨峥打了几声招呼,也懒得回自己的椅子上装装样子,背负着双手赶往食堂了。

    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,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!